中外水质标准纵横比:自今年7月1日起,我饮用水“新标”进入强制实施阶段。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5项增106项,理论上,达到新标的水可以直接饮用,而事实上,欧美很多的自来水已经能够直接饮用。那么,我新的水质标准和欧美相比,有哪些异同呢?
新标“新”在哪?
实际上,新的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5749-2006)在2007年7月1日就已正式实施了。但当时只是一个倡议性标准,5年之后的2012年7月1日,才成为强制性的。
纵向比较,不难看出新标有了明显改进。与“旧标”相比,新标中的水质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,并修订了原指标中的8项。其中,理指标中有机物的种类,由5项扩充到53项,是原来的10倍多。水质指标更加具体化、多样化、严格化,这的确是前进了一大步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几个指标的限值虽然没有调整,单位却发生了变化。例如,理指标中氯仿(三氯甲烷)的大浓度,由60微克/升变成了0.06毫克/升。虽然前面的数据看上去小了很多,但微克变成毫克,标准其实没变。不过,采用毫克/升的单位,与联合卫生组织的做法是一致的。
与多标准横向比较
我们再把中外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横向比较一下。
据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《饮用水水质标准汇编》一书介绍,上性的三大饮用水标准,分别是世卫组织的《饮用水水质准则》、欧盟的《饮用水水质指令》(1998年)和美环境保护署的《饮用水水质标准》。这三个标准是各制定水质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。